【职教刍议】
原标题:教师轮岗,期待激活“一池春水”
沙洲
(资料图片)
近日,为了让交流轮岗教师尽快熟悉学校,适应教育和教学工作,合肥多所小学开启了教师轮岗培训工作。前不久,合肥多部门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政策,要求各区、开发区每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校长教师总人数的10%,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轮岗。
新学期马上开始,除了合肥,全国不少地方的中小学都将迎来轮岗的教师。从全国情况来看,教师交流轮岗已经大范围推开,并且逐步走向常态化。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均衡、保持基础教育的稳定性,不少地方都要求教师交流轮岗的周期不低于一年,最好是3年一个学段周期。
其实,教师轮岗制度已推行多年。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实行义务教育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意见更明确要求,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教师的定期流动,给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输入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实现教育均衡的基本目标。
然而,教师轮岗制度虽然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因为缺少激励和评价机制,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教师轮岗在实际推行中甚至会受到一些名校的抵制、消极对待,老师对轮岗的积极性也不高。
近两年,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不少地方实行了新一轮的教师轮岗政策,教师轮岗规模较以前均有扩大,轮岗人数也大幅增加,如去年9月起北京全市所有地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一步步推开,回应着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这也是加快缩小区域内、区域之间办学差距,给学区房降温,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举措。
不过,要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教师交流轮岗,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还应该着力于好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办学质量不均衡,甚至有着明显差距,一旦教师轮岗,会遇到不少问题:好学校的老师面对薄弱校学生,倘若还按照原来的教学办法,不少学生可能跟不上、吃不透;薄弱校老师又有可能让好学校学生“吃不饱”;骨干教师在新学校能否适应环境,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也是未知数。因此,在轮岗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师的感受和其业务成长以及学校的服务质量,还有学生实际获得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让骨干教师在流入学校真正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产生组织变革的积极因子。
此外,轮岗将让教师告别“单位人”“学校人”,变成“区域人”“系统人”,这一重大改变会让老师面临不少后顾之忧。只有建立与轮岗常态化相匹配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保障教师的待遇、权益,让教师的利益和相关资源分配在整个教育系统内进行,才能真正盘活教育资源,推进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教师交流轮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学生和教师等相关利益群体,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稳步推进。期待多方联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心甘情愿地流动起来,不仅能实现薄弱校的“造血”功能,还能培养出更多的骨干师资,积极回应社会对“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期盼,激活教育均衡的“一池春水”。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